闵一得(1758-1836)是清代著名内丹家,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。他是清代道教龙门派在江浙地区盛传期间,道教著作最为丰厚者;同时,他开宗创派,振兴金盖山龙门一派,成绩卓著。他在秉承全真传统丹法的同时,又吸收西竺心宗的秘法,兼采道教符箓派的“云篆”与佛教“真言”,提出“中黄直透”法,对清代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《古书隐楼藏书》是闵一得的重要著作之一,被誉为“清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道教内丹学丛书”1,流传甚广。书中收录了两部女子丹经:一曰《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》,原题为吕祖师中正重题、太虚翁沈太师授、孙元君遵剔补述、受业弟(子)闵一得注;一曰《李泥丸女宗双修宝筏》,原题为太虚翁沈大师述并注、受业弟(子)闵一得重订。这两部丹经是清代道教女子丹经中的重要著作,本文据此文献探讨闵一得女丹思想的特色
金盖山重视女修之传统
金盖山有重视女众的传统,从其文献《九天演政心印集经》、《九天演政心印宝忏》中便可看出。《心印宝忏》中有:“三教统承,性无男女。立身唯异,证果从同。”这种“性无男女”的观点,为女性修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《心印集经》中地位最高的女神玉清神母即为斗姆之前身,由此可见一斑。
另外,金盖山有女性得道成仙的先例。《金盖心灯》卷六下载有女贞篇2,北宋1人,清朝4人,共5篇。其中记录了胡刚刚仙子、江云城、胡采采、王霞栖、缪妙真、萧莲石、陆芳卿7位女仙的事迹。此外《西泠仙咏》还著录了闵一得的女性弟子。《觉云本支道统薪传》中也列有《觉云本支女宗薪传图》,共收录觉云坛从第十二代起至第十六代共187位女众,由此可见女宗之盛。重视女性,因而有专门指导女性修炼的女丹出现,传下《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》与《李泥丸女宗双修宝筏》两部女子丹经。
《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》之丹法
该经所示之丹法,依女子形体之差别,分为三种情况:
第一种为元炁未破、真血未泄之童女。当女子13-15岁时,元炁充足、真血盈满,有阴中之一阳,月圆之光正旺。此“阴中之一阳”即女子之初经,含于内牝之中,如星如珠,即是先天至宝,藏于坤腹之上,位在中黄之中。此时,女子若知洁性,不看淫戏,不听淫词,举止幽闲,动循内则,静则释如,则此一物得附性天,便成元一,不变赤珠,不化天癸,能保元炁未破,真血不泄。女子若能于此时从事修炼,则不需要经过“斩赤龙”与“复还月经”的筑基阶段,功法简便许多。
第二种为已破体但还未绝经之妇女。当女子13-15岁时,元炁充足、真血盈满,有初经一点含于内牝之中。此时若不知洁性,则气动心摇、精神内乱、真炁不固,则其 “初经”油然融化,夺门而下,破扉而出,名曰天癸。天癸一降,元炁道破,真血遂泄。若到婚嫁之后,或生男女,元炁渐损、真血渐亏,虽月月有信水复生,即月月有信水复伤。由此造成女体的缺损,若不事修经,则真血日少、真炁日亏。《丹书》曰:“竹破须将竹补宜。”因而要先斩断赤龙,阻断真血与元炁的亏损。
斩断赤龙的方法:首先是疏通气血。当于子午二时,跨鹤而坐,万缘放下,叩齿七十二次,以通肺腧二穴;其次,用两鼻微微呼吸三十六次,以通周身血脉。肺俞与血脉既通,当加劲不放松,以防止元炁下泄。然后以两手分叉脐下扉上,以意往后向上而送,行三十六息;再以两手作托天,分意存在尾闾,导炁后达而升,如是约行三十六息;再行缓托三十六次、急托三十六次,则自觉尾闾气动,有腾腾上升之机趣。如是后,方可放下两手,叉于两腰,用两肩往上直耸三十六次,如此,则自觉夹脊关、肺腧等地气势动升。若有堵塞,则咬紧牙关,往上直提三十六次后,则玉枕、泥丸可通。
玉枕、泥丸通后,用下嘴唇包上嘴唇,微微用力,则泥丸之气下降至鼻中低处。此时以舌搭天桥,甘露自降。于鼻中微带缩法,以意送露咽下,直降绛阙。片晌之后,以意导向后退降,须分左右达存两腰,各旋三十六次。再以意导分向脐轮,左旋三十六次,右旋三十六次,则自觉满腹通畅。两手仍叉脐下扉上,以意分导乃是左右同刻,齐提三十六次,则自觉有一点点入子宫,则须若存若忘。
第三种为已经绝经的妇女。已经绝经的妇女,当先修致月经复还,再斩赤龙,修致还原如处女样。修经的功法与斩赤龙略同,不过要将往上后提,改为往前下注、流归溪海;应咽甘露,只许咽咽留阙,不许下送。加用手摩乳溪,左三十六旋,右三十六旋,当觉此阙溪现有溶溶趣味;再加分摩两乳,缓摩三十六,急摩三十六,先轻后重,亦各行三十六,共计144次。此时自觉两房及乳溪之中有真炁氤氲,得有凉液如泉出自双关、涌归南海。此时只需息心以候,而不用引导,随机散布,自觉遍体极清极和。如是行持不间断,则自可复还天癸。之后继用斩赤龙法。
筑基功夫完毕,就要修炼乳房,使之复还处女小儿形,女体变为男体。其具体内容包括两项:一是炼液化血,一是炼赤返白。之所以要炼液化血,其原因有二。一是因为女子以血为本,在炼赤返白的过程中,要炼液化血,以防血亏。第二个原因,闵一得解释得很清楚。他说:“夫液曰泥,似液而非液者,本一饮食之所化,津类也。乘气着肺、散布一身以润经络者,此一物也。身内真炁旺,物经则化,为用无穷。真炁若衰,物经不化,流注脏腑经络,亦不为害。惟适感至阴阴炁,乃成泥液,似精非精,壅塞气道,而被注留最多处,双关、下极两地。”3 泥液踞于一身,造化生人,乃为设关以护心,故名其处曰双关。双关的位置在脊前宫后,关内有左膏,右肓二穴,乃是人身泥液之所踞,药力不能到,真炁不能达。故其聚积,积若昆阴冰雪,历经三伏而不化。虽有己土心罡,以防以护,神旺则安,神衰则危。所以炼液化血,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。
其具体功法,则要“露露留阙,神注双关,使关内旧积泥液熔化,如此则溪归海归,血生必旺”。4若要化血返白,则需意注溪房,口齿紧咬,虚寂心念,气自归溪达房。继而用两掌分揉两乳,先缓后急,先轻后重,共揉百四零四,炁聚倍旺,加意后退,分注两腰。更以目神分率炁旋左右,共成七十有二息,必得炁烘若灸。要以意导绕轮,不计其数,必得下极若沸。则此赤化新白,必自化气,穿闾升脊、逾枕透谷,周流一身。斯时内现三山玄圃不如净境,急须从事忘忘,忽又冥冥成夜。我自寂守,久之,必目得有电掣雷轰,露洒若注,华池充满,咽不胜咽,油然降阙达脐,遍体清和,自无欲火炎燥之患。
赤龙液化白凤髓。厥髓充足,乃可从事逆流。待玉液丹还,需从事胎息,不假胎息,还虚无日。其诀曰:虚极静笃,以寻息鼻。无思无虑,朝斯夕斯,一朝摸着祖窍,窍自洞开,不招也,不拒也。翕然息与鼻合,浩浩兮无涯,冥冥兮莫测,不知祖是我、我是祖,一鼻呼吸,名曰胎息。5阴阳五行、天地人物,皆生于此窍中,成人、成仙、成鬼,皆由此中来。其法惟有虚极静笃,息随机感而机应,自成天水地人神鬼六等仙眷。德合真一而修,则成天仙;德合玄一而修,则成水仙;德合贞一而修,则成地仙;德合精一而修,则成人仙;德合情一而修,偏阳则成神,偏阴则成鬼。
《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》重视戒律,强调守戒以炼性。其开篇即指出:“按女修,应受九戒。戒律曰:行持不退,大有利益,戒果圆成,不经地狱之苦,生逢十善之家,名登紫府,位列仙班。”6以“九戒”文为第一则,而以“本命”文为第二则,即是表明先性后命之义。修性,正所以保命。其次,与医理结合,强调女子以血为本。在功法次第中,不忘随时关照女性生理之特点,以防出现病理现象。最后,功法次第清晰明白,易于上手。
《李泥丸女宗双修宝筏》之女丹功法
《李泥丸女宗双修宝筏》这部女子丹经,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,注重存想和按摩。女子以血为本,性阴而喜凉。因而女功之进步,当从调心止念入手,而又不废按摩之功。按摩一则可通其气机,经络疏畅;二则可炼其津液,不使液滞化痰,而液乃化血。既可避免积液成痰的病理现象,又可畅通经络,有助于女功进步。经中又提出:“以静存为宗”。其原因在于:“一则君安臣安,则神清不飞;二则静能慧生,不为欲搅,而命得保固。”7沈一炳说:“按摩虽妄,弃之则气机不通;注想亦诬,废之则炁精不足。”8因而按摩与存想两者不可偏废。这是出于对女性生理与心理特点的考虑。唐代医家王焘在《外台秘要》中说“女属阴,得气多郁”。女子乃是重阴之体,其血属阴,易于凝滞,体质较男子虚弱,因而精血易亏,故其性格多偏于内向,气易郁结而不易疏散。女子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相互关联,又进一步通过身心机制,干扰生理功能从而产生病理现象。所以在女丹修炼中不能不注意到这些特点。
《双修宝筏》第二则中介绍了女修天仙功夫的具体功法。第一步为息心。“丹诀曰:必先息心。心息定而神清,心斯凉矣。”9女子以血为本,血旺则精盈,心凉则生血。而液血之炼、血精之化,还仗神清。若液未化血,液失神烘,液泥成痰,流注脾胃,蒸升着肺,散流经络,百病猬生,五脏被灾,六腑遭厄。因此,必先息心。第二步为按摩乳溪。待心凉液涌,然后念注乳溪,加以用手旋摩,务使气机洋溢。第三步为按摩乳房。举两手分旋乳房,待暖气后烘、双关有烟焰,势逼透关,则满关泥液,分沛乳溪,一如泉涌。第四步为以真意导入南洋,寂而守之。约有四九之息,舍意一松,觉此个中,油然而降,分注两腰,左右盘旋,各约神息四九之数。第五步为以一意引聚脐轮深处,缓旋四十九,急旋四十九,察吾尾闾,暖气后穿,如或势缓,可用提缩二便法,自得穿尾升脊,上过昆仑,降注泥丸。以上功法并没有严格的分阶段,只是方便说法。经中还描述了功至此时的景象:“斯时,觉此泥丸,宽广如海,自可停留涵育,既而降注华池绛阙,大地阎浮,露珠沛洒,混忘所事,但觉恍焉惚焉,不呼自呼,不吸自吸,不提自提,不咽自咽,此中滋味甘香,气神充和,三田一贯;已而玄况四塞,急须内顾,顺将万缘放下,旋觉身虚若谷,大地亦无,隐隐凉气袭人,氤氲四塞;忽复雾散云收,下现性海,碧波澄如,我总一念不动,忘境忘情,忽现金光万道,细雨如珠,随光下注,左旋右转,化成皓月,浮沉晶海,蘧然如梦而醒。”10李泥丸进一步指出:“此际急须内省此身,斯时以气爽神清,遍体和畅为得,得则全身照凝片时,以意注牝,觉得此中恬泰,是矣。”11功道此时,当摩手摩面,运神绕腹,双耸辘轳,各行四十九次;然后徐徐扭腰,摆洒膝腿,坐点趾尖,各行二十四次而止。如是行之百日,每日行三次,坚持不懈,则天仙根基可立,只欠末后大着。
所谓末后大着,即这部丹经所题——双修。何为双修?按陈撄宁的话说,双修是双修双成之法,自古以来不形诸文字。这部丹经中虽然透露了上乘双修理法,但不是一般人所能行持,因为此法已经无男女之相,是主要针对那些炼己有成,功夫到“身外身”,玄关大开之后的人,且具备因缘条件方可行持的法门。所以称之为“末后大着”,以感通气机,引得天宝。
《双修宝筏》第三则中说:“孤修非至道,同类自相须,身外有身者,形忘堪事诸。”其诀曰:“乾元得自顶,坤元失自牝。人元遍大千,三元一心领。不外心寂虚,不外身无梗。动静合真常,我无元自并。元并一亦并,一元即情性。情乃性之元,性为才共禀。能无元一化,自超无上品。”12所谓的身外身,也称作法身。沈一炳说:“法身者,身外之身也。夫此一身,非存想所得有,非法炼所能成。其诀则借假修真,其加修不外色身。诀惟炼此色身,内外贞白,是身非身,非身是身,所谓功举则身无,功停则身有。方其无时,一切寒暖觉非我,一切痛痒觉非我,所谓觉而勿着者是也。”13天人感通,三元一心之理法,如《双修宝筏》第七则所说:
“其通也,以念引之,油然沛然,四邻自至。故虽隔山隔湖,而气机之通,有如觌面。其法惟何?闻之师云:‘放光以引之,摄心以俟之。’若彼升我降,彼退我归,会而已矣,无益也。法惟于不寂中,寂然不动,虚而善受。气机一到,觉有谐畅之趣,仍自寂然不动,以意包摄之,深藏内炼,由坤达艮,乘槎入汉,觉有金光电掣,凉气弥空,如云如烟,绕身内外。于斯时也,戒杂人意,或慕或疑,念起立撇之。觉有一种气机,油然充塞于中,无有内外,无有边际,倏忽之间,变态叠现,难以计算,莫之能绘,莫之能说。然亦有寂无光耀,黑漆成夜者。是皆谓之玄影,又名彼岸圆像。实则彼我圆图,谓之华严、楞严、法华三境,三山、十洲玄景。其实彼我化工之气机,彼岸非彼岸也。而彼岸得证,又不外此。”14
此双修,实即胎息中机感机应而证天仙、地仙、神仙、水仙、人仙之果的具体功法。虽远隔山水,亦感应立至,不是寻常观念中男女合气之术。
此外,秉承金盖山闵派的一贯风格,这部丹经中,同样重视开玄关一窍。玄关一窍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思之不得,运之不开。开玄关一窍,惟有万缘放下、空忘其空、寂忘其寂者,神自入彀、炁自内出。此气体氤氲、无头无尾者,即是此物之发现、身外身之始兆也。
最后,在女子修炼中也强调守戒与修心炼性的重要性。经中说:“盖性不彻者命难存,戒不严者功不笃也。” 15但是,并不要求女性出家住庙,脱离世俗生活:“欲事超凡,先净凡思,继空三界;而不愆内则,不媚鬼神,孝敬慈祥,无违夫子;柔顺利贞,不违坤道;动则循理,静则释如;寓道妙于执箕执帚,悟火候于执爨执炊。”16对于普通女性来说,这其实化解了修道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,降低了修行的难度,这大概就是金盖山闵派有众多女修弟子的原因之一。
闵一得女丹思想之特点
第一,重视戒律,强调守戒以炼性。《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》开篇即指出,“按女修,应受九戒。戒律曰:行持不退,大有利益,戒果圆成,不经地狱之苦,生逢十善之家,名登紫府,位列仙班”。17以“九戒”文为第一则,而以“本命”文为第二则,即是表明先性后命之义。修性,正所以保命。正如《双修宝筏》中所说:“盖性不彻者命难存,戒不严者功不笃也。”
第二,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,与医理结合,强调女子以血为本,注重存想和按摩。在功法次第中,不忘随时关照女性生理之特点,以防出现病理现象。
第三,重视开玄关一窍,与金盖山闵派风格一致。
第四,功法次第清晰明白,易于上手。因而流传甚广,在女子修炼者中被奉为圣经宝典。
第五,关于清修与双修的问题,闵一得的女丹思想主要来自沈太虚的传授,而沈一炳则称得自不二元君与李泥丸。孙元君是女丹清修派的代表,因而这也意味着《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》为清修丹法。而另一部丹经则题名中即有“双修”一词,是否意味着乃是双修丹法呢?考之具体的内容则与双修无关,唯一提及双修的,即是“按摩”与“存注”并用,乃“一己双修”之意,实即胎息中机感机应而证天仙、地仙、神仙、水仙、人仙之果的具体功法。虽远隔山水,亦感应立至,不是寻常观念中男女合气之术。
(作者陈云单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)
注:
1.陈兵:《问道——道教修炼养生学》,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,2008年,第238页。
2.《藏外道书》,第31册,巴蜀书社,1994年,第290-296页。
3-17.《藏外道书》,第10册,巴蜀书社,1992年,第537、537、539、535、544、545、541、541、541、542、542、545、545、546、535页。